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如何通俗理解高大上的“区块链”和“比特币”
左小木 | 2018-02-02 17:27:57    阅读:32600   发布文章

最近,这一概念一直活跃在众人视线中,相对于看看介绍、查查资料就能搞明白的其他技术指标、产品概念,大家都觉得这一概念一直在云里雾里,令人摸不着边际。为此,本编也特意翻阅了诸多网上介绍资料,包括中本聪的白皮书以及相关一些书籍介绍,从云山雾罩中略微摸出点头绪,就此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繁荣互联网金融是最好的土壤

timg (1).jpg

可能大家都觉得区块链的提出是中本聪一纸几页的“白皮书”开始的,其实不然,早在1993年,一名叫戴维·查姆的数学家就提出了一个eCash数字化支付系统的概念,这一支付系统应用的正是区块链技术,该系统可以提供安全、匿名的互联网支付服务。但是由于当时互联网金融发展还未能如今天这般如日中天,甚至超越线下实体经营的地步,这一系统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要知道,亚马逊是1995年才搞出来的,国内的京东是刘强东1998年带队成立的,而马爸爸也是在1999年才创立的阿里巴巴,你现在看到的淘宝网更是在2003年才成立的。戴维·查姆的荷兰公司DigiCash最终并未能撑到互联网金融崛起,在1998年就走向了破产。

这样看来,这一天才数学家还是跑得太快了,以至于整个互联网发展没能来得及对他提出的技术细细品味,就如潮水般退去。

相比来看,2008年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提出“”这一概念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得很是水生火热,而此时诸多网络欺诈、隐私泄露问题的发生更是引起了用户对相关虚拟交易隐私、安全等问题的思考,再加上一些大胆的投资者和意见领袖的强势介入,相关概念也得以萌芽。不过,当时的比特币并没有今天这般天价,第一批比特币在2010年进入市场流通交易时,一万枚比特币只能买到两份披萨,时至今日,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突破了一万美元的大关,这么算来,当初那两份披萨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贵的披萨了!

由此可见,区块链的历史和战绩确实也略显邪性。不过,我们还是先要聊点正事的,例如,区块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技术。

区块链——分布式加密记账技术

看了那么多关于区块链的介绍资料,其实,所谓的区块链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分布式加密记账技术。这样看来,需要解释的也就是两个概念——分布式、加密。如果你觉得记账也需要解释的话,就很有必要自己翻一翻我大中国五千年来相关的文史典籍了。

分布式记账。与分布式记账相对的是现在各大银行采用的传统的中心式记账,这其中的区别首先是“信任体”的不同。中心式记账的信任体是一个“中间机构”,可以是各大公司、银行,甚至是国家,而区块链中提出的分布式记账的信任体可以说是一个“数学算法”,是由整个区块链中所有计算节点组成的信任体,简单理解就是由参与其中的所有人认证交易或物品“合法性”的一个模型。

这样就解决了“去中心化”的问题。不可否认,中心化记账方式自有其诸如统一调配、管理方便等优点,但是在逐渐受到重视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方面确实略有弊病,以银行为例,采用中心化记账的银行往往更容易出现黑客攻击、系统错误、商业间谍、内部员工盗窃或滥用私权等问题。而为了防止这些问题,银行就需要调用大量资源来加强系统安全和体制监管力度,同时,这些方法往往又无法完全解决相关问题。

而采用分布式记账的区块链,其交易和资金所属等信息是记录在全网所有计算节点上的。例如你有一个比特币,这件事是全网所有计算节点都有记录的,如果有人想篡改这一信息,则需要篡改全网50%以上的计算节点数据,如果全网计算节点数量足够庞大,这一操作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由于交易是在不断进行的,交易链在不断成长,整个网络中的计算节点数也是在不断迭代成长的,相应的篡改难度也将会越来越大,因而也就使得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

另一个是加密问题。除了篡改信息需要修改50%以上的节点数据外,区块链还使用了高强度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来维护其安全性。非对称加密通常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两个非对称的密码——公钥和私钥。非对称密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其中一个密钥(公钥或私钥)加密信息后,只有另一个对应的密钥才能解开;二是公钥可向其他人公开,私钥则保密,其他人无法通过该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这就使得区块在诸如匿名交易、数字签名、数字货币等应用场景中较为适用。

其实,当下消费者对去中心化的看重有点类似AI在深度学习中想要去除人为偏见的问题,是否能够实现,或者说实现后是否会更有利于我们生活还有一定悬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从理论上来讲,区块链确实很好地解决了去中心化问题,也解决了中心化记账带来的信任、隐私、安全等诸多弊端。

比特币——“韭菜股”还是“王老五”

可以说,现在区块链之所以能这么火,除去其技术有一定的颠覆性外,更多则应归功于比特币这一神奇东东的流通。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向几百位密码学家发送了一封邮件,宣称他研究出了一个全新的无需可信第三方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这是比特币初次面市。到现在,也就是短短几年时间,比特币已经从当初一万块买两套煎饼果子成长到一块可以兑换一万美元的身价,不可谓不邪乎。

而在当下高烧不退的币圈,还是有两种不同的人群,一种是绝对拥护者,也正是这些人的极力推动使得比特币日渐成长;同时,也有不少大大把当下传的神乎其神的比特币比喻成“韭菜股”。

既然是货币,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相对于国家法币,数字货币的流通更需要众人对其价值的认可,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各行业的意见领袖也确实对比特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且不说这些人究竟是独具慧眼,还是借势发力,单就结果来看,确实让比特币的价值开始得到认可,并成功地火了起来。

而其实,作为虚拟货币,比特币并非你想象中那样的钢镚儿,比特币实际上是一条加盖时间戳的加密数据链条抽象出来的概念,这个链条由交易信息按照发生的顺序组成,而比特币则是由链条上的交易推算出来的具体概念。

其实,现实中我们在完成交易时,也是价值的传递,只是将价值抽象出了具体的货币。比特币虽然与法币有较大区别,但是在具体概念上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由交易价值抽象出来的虚拟货币。

相对于现行法币,比特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去中心化,无特定发行机构。如前所述,比特币运用的主要是区块链技术,在整个比特币网络系统中,每一个区块为一个账本,区块连接在一起,记录着系统中发生过的所有合法交易。矿工每成功挖到一个区块(“挖矿”的概念后文补充),就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的发行机制。

2)总量为恒定值。在中本聪提出比特币概念的同时,也限定比特币发行总量只有2100万枚。而相应的算法也确保了比特币的发行量绝对不会超过这个值。

3)开采量会逐渐减少。币圈也规定了在每产生21万个区块后,比特币产量减半,一开始每个区块产生50个比特币,后来逐步减半,直到逼近为零。由于比特币根据算力设置了难度系数,大约平均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因此大约每四年减半一次,以此规律计算到2040年比特币将达到其设定的2100万个上限。

“挖矿”与“矿机”

现在要简单说一下何谓“挖矿”?何谓“矿机”?

前文中提到一个“挖矿”的概念,这也是一个比较绕概念。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大约每10分钟会记录一个数据块,所有的挖矿计算机都在尝试生成这个数据块,而要成功生成正确数据块,就需要你的挖矿机找到一个有效的哈希值(hash),得到正确的哈希值的过程就是挖矿机产生的随机值与当时给定哈希值的碰撞过程,如果你的矿机第一个产生正确的数值,就是拥有最终生成的这个数据块,从而得到相应的比特币。

其实最初的矿机就是传统的计算机,但是由于比特币的数量递减及竞争逐渐激烈,相应“挖矿”难度也逐渐提高,对计算机的算力要求也越来越大。现在用计算机挖矿已经不太靠谱了,现在的比特币要用ASIC或大规模集群挖矿才算靠谱,其实也就是几年的时间,挖矿机已经经历了计算机经历了数计算机迭代了半个多世纪积累起来的算力,从CPU、GPU、FPGA,一直到ASIC、大规模集群。

比特币的流通与波动

随着比特币的爆火,各式各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诸多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案件,而由于数字货币本身没有统一发行机构,这也让我们这些普通大众很难理解究竟怎样的数字货币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数字货币。

其实就本质上来讲,只要有具体应用场景,且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数字货币都可以算作有一定价值的数字货币。而比特币能够火起来,还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其天然具有区块链技术所配备的去中心化带来的诸多优点外,同时也由于其是第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得到了诸多各行业大咖的力捧才得以逐渐在诸如国际贸易、投融资等应用场景中得到应用。

而谈到为何比特币的市值波动如此大,具体看来,这其中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1)国际政策原因的问题,很多国家多比特币的态度的改变使其市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2)现在矿机算力和比特币相关协议的拉锯战带来的影响,比特币的协议是根据算力进行难度调整,以确保区块的平均生成时间为10分钟,但是由于全网算力的暴增,对相关协议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而也会对市值带来一定的波动;

3)投资者的炒作了,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好技术,比特币体系现在看来也还算健全,只是再好的技术也禁不起商业炒作。

正如大家看到的整个币圈现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比特币市值在居高不下的同时,还是涨跌不停,捉摸不定。这里也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欢迎交流指正。至于你要问我会不会买比特币,那一定是不会喽~~~毕竟比特币这么贵,本编现在连一个币都买不起呀!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vaioshop  2018-02-11 10:15:04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时代,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现在的现在,是否还是你曾经幻想过的未来?我们又该如何书写现在,又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